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中國傳統法律、文化與社會
Law,culture,society in Traditional China 
開課學期
101-1 
授課對象
文學院  歷史學系  
授課教師
陳俊強 
課號
Hist2104 
課程識別碼
103 51660 
班次
 
學分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選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三6,7,8(13:20~16:20) 
上課地點
博雅301 
備註
歷史系選修(20人)兼通識A2*(70人)。第一、二週將進行點名,未出席同學將逕予退選。
限學士班學生 且 限學士班二年級以上
總人數上限:90人
外系人數限制:70人 
Ceiba 課程網頁
http://ceiba.ntu.edu.tw/1011hlcs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法律與社會、文化有著密不可分的依存關係。在獨特的文化之下塑造出獨特的社會型態,獨特的社會型態和文化產生獨特的法律。法律維護了當時社會的制度、道德和倫理等價值觀念,也反映了一定時期的社會結構和文化。
中華法系獨樹一幟,前後存續二千年之久,對鄰近的朝鮮半島、日本、越南等國的法律,產生深遠的影響,與伊斯蘭法系、印度法系、大陸法系、英美法系並列為世界五大法系。它在今天已非任何國家的實定法,但其法律觀仍深刻影響東亞法律文化。二、三十年前,臺灣學界致力中國法制史研究的可謂寥若晨星,所幸近年投身者漸多。中國法制史研究的團隊逐漸壯大,這個領域似乎已經渡過黑夜,迎向黎明,甚至有可能成為二十一世紀歷史研究中最富開展性的園地。
 

課程目標
本課程旨在使學生明瞭此一法系的內容和特徵,並進一步認識其與傳統文化和傳統社會間的交互關係。 
課程要求
[講授方式]
由老師講授為主,但每講都會設計一些問題與同學討論,希望同學踴躍發言。每講亦會規劃一、二篇學術論文或基本史料,學生必須認真研讀。

[評分標準]
1.平時成績:包括出席狀況、課堂表現、小考
2.期中考
3.期末考
4.學期作業(論文摘要、報告)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 
指定閱讀
(指定閱讀將依實際授課情況調整)

第〇講:課程說明

第一講:中華法系的特質
黃源盛,〈中國法律的傳統與蛻變〉,收入氏著《中國傳統法制與思想》(台北:五南圖書,1998)
高明士,〈中華法系的特質〉,收入氏著,《東亞傳統教育與法文化》(台北: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,2007),第玖章,頁273-290。

第二講:從古典刑罰到傳統刑罰
陳俊強,〈漢末魏晉肉刑爭議析論〉,《中國史學》(日本京都)第14卷,頁71~85
陳俊強,〈試論唐代流刑的成立及其意義〉,收入高明士(主編),《唐代身分法制研究:以唐律名例律為中心》(台北:五南,2003),頁263-274。(檔案名稱:0202.pdf)

第三講:中國成文法的誕生及其儒家化
瞿同祖,〈中國法律之儒家化〉,載於同作者,《瞿同祖法學論著集》(北京:中國政法大學,1998),頁361-381。

第四講:震古爍今的唐律
吳建璠,<唐律研究中的幾個問題>,收入《中國法制史考證》乙編第一卷,北京:中國社會科學,2004。

第五講:中華法系的最後高峰及其崩解
李貴連,〈近代初期中國法律的變革與日本的影響〉,收入《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─法制卷》(杭州:浙江人民,1996),第七章,頁184-211。

第六講:從「十惡不赦」說傳統的嚴重犯罪

第七講:獄與訟:傳統的訴訟與審判文化
夫馬進著;王亞新、范愉譯,〈明清時代的訟師與訴訟制度〉,收入《明清時期的民事審判與民間契約》(北京:法律出版社,1998),頁289-430。

第八講:皇恩浩蕩:中國君王的恩赦措施
陳俊強,〈恩赦的作用〉,收入《魏晉南朝恩赦制度的探討》,第四章第四節,(台北:文史哲,1998),頁137~153。

課堂演講:唐律與婚姻法(李淑媛副教授)

第九講:爭財競產:傳統社會的財產繼承
姚榮濤,〈秦漢以來封建財產繼承制度的歷史考察〉,載於葉孝信、郭建(編),《中國法律史研究》(上海:學林,2003),頁323-344。

第十講:官有政法,人從私契:談談古代的債權
李祝環,〈中國傳統民事契約研究〉,載於韓延龍(編),《法律史論集》(北京:法律,1999),第二卷,頁69-107。 
參考書目
.[通論性著作]
楊鴻烈,《中國法律發達史》,上海:商務印書館,1930。1967年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、1990
年上海書店,先後重印。
楊鴻烈,《中國法律思想史》,上海:商務印書館,1936。1984年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、1992
年上海書店,先後重印。
徐道鄰,《中國法制史論略》,台北:正中,1953。
陳顧遠,《中國法制史》,台北:商務印書館,1968。
戴炎輝,《中國法制史》,台北:三民書局,1966。
林咏榮,《中國法制史》,台北:作者自印,1971。
李甲孚,《中國法制史》,台北:聯經,1988。
黃源盛,《中國法史導論》,台北:元照,2012。
張晉藩(主編),《中國法制史》,台北,五南圖書,1999。
鄭秦,《中國法制史》,台北:文津,1997。
陳鵬生(等著),《中國古代法律三百題》,台北,建宏出版社,1996。
蒲堅,《中國法制史》,北京:光明日報,1987。
葉孝信(編),《中國法制史》,北京:北京大學,1989。
朱勇(主編),《中國法制史》,北京:法律,1999。
郭成偉,《中國法制史》,北京:中國法制,1999。
郭建(等著),《中國法制史》,上海:上海人民,2000。
曾憲義(主編),《中國法制史》,北京:中國人民大學,2000。
趙昆坡,《中國法制史》,北京:北京大學,2002。
王立民,《中國法制史》,上海:上海人民,2003。
張晉藩(主編),《中國法制通史》(全十冊),北京:法律出版社,1999。
(日)島田正郎(著);葉潛昭(譯),《東洋法史──中國法史篇》,台北:鼎文,1979。
Derk Bodde(卜迪)、Clarence Morris(合著);朱勇(等譯),《中華帝國的法律》,蘇
州:江蘇
人民,1995。

.[法文化史論著]
瞿同祖,《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》,台北,里仁出版社,1984。
林劍鳴,《法與中國社會》,長春:吉林文史,1988。
梁治平,《法辨—中國法的過去、現在與未來》,貴陽:貴州人民,1992。
張建國,《中國法系的形成和發達》,北京:北京大學,1997。
武樹臣,《中國傳統法律文化》,北京:北京大學,1996。
郝鐵川,《中華法系研究》,上海:復旦大學,1997。
馬作武,《中國古代法律文化》,廣州:暨南大學,1998。
郭建,《中國法文化漫筆》,上海:東方出版中心,1999。
史彤彪,《中國法律文化對西方的影響》,石家莊:河北人民,1999。
徐忠明,《思考與批評──解讀中國法律文化》,北京:法律出版社,2000。
郭成偉,《中華法系精神》,北京:中國政法大學,2001。
曾憲義(編),《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研究》(全十冊),北京:中國人民大學,2011。

.[論文集]
中國法制史學會(編),《中國法制史論文集》,台北:中國法制史學會,1981。
高明士(編),《唐律與國家社會研究》,台北:五南,1999。
高明士(編),《唐代身分法制研究──以唐律名例律為中心》,台北:五南,2003。
中國法律史學會(編),《法律史論叢》,己出版至第十輯。
中國社會科學院(編),《中國法制史考證》(全十五冊)北京:中國社會科學,2004。
劉俊文(編),《日本學者研究中國史論著選譯八──法律制度卷》,北京,中華書局,1992。
高道蘊(等編),《美國學者論中國法律傳統》,北京:中國政法大學,1994。

.[工具書]
沈家本,《歷代刑法考》(全四冊),北京:中華書局,1987。
程樹德,《九朝律考》,上海:商務印書館,1927(1963年北京中華書局重印)。
楊家駱(主編),《中國法制史料》(全四冊),台北:鼎文書局,1979。
法學教材編輯部,《中國法律思想史資料選編》,北京:法律,1985。
法學教材編輯部,《中國法制史資料選編》,北京:法律,1988。
蒲堅(編),《中國古代法制叢鈔》(全四冊),北京:光明日報,2001。
高潮(等編),《中國古代法學辭典》,天津:南開大學,1989。
《中國大百科全書.法學》,北京: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,1992。
《北京大學法學百科全書──中國法律思想史 中國法制史 外國法律思想史 外國法制史》,
北京:北京大學,2003。

.[叢書]
《中國法制史叢書》,台北:五南圖書。
 劉馨珺,《明鏡高懸──南宋縣衙的獄訟》
 陳俊強,《皇恩浩蕩──皇帝統治的另一面》
 陳登武,《從人間世到幽冥界──唐代的法制社會與國家》
 李淑媛,《爭財競產──唐宋的家庭與法律》
 盧靜儀,《民初立嗣問題的法律與裁判》
 陳惠馨,《傳統個人、家庭、婚姻與國家──中國法制史的研究與方法》
 邱澎生,《當法律遇上經濟:明清中國的商業法律》
 劉燕儷,《唐律中的夫妻關係》
 賴惠敏,《但問旗民:清代的法律與社會》

《法史論叢》,北京:北京大學。
 李啟成,《晚清各級審判廳研究》
 馬小紅,《禮與法:法的歷史連接》
 那思陸,《清代中央司法審判制度》
 那思陸,《明代中央司法審判制度》
 鄭顯文,《唐代律令制研究》
 李倩,《民國時期契約制度研究》
 曹全來,《國際化與本土化──中國近代法律體系的形成》
 党江舟,《中國訟師文化──古代律師現象解讀》
 俞榮根、龍大軒、呂志興,《中國傳統法學述論──基於國學視角》
 周伯峰,《民國初年「契約自由」概念的誕生──以大理院的言說實踐為中心》
 楊湘鈞,《帝國之鞭與寡頭之鏈──上海會審公廨權力關係變遷研究》
 王立民,《古代東方法研究》
 王蘭萍,《近代中國著作權法的成長:1903-1910》
 夏揚,《上海道契:法制變遷的另一種表現》
 王立民,《中國法律與社會》

《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研究業書》,北京:法律出版社。
 何勤華、陳靈海,《法律、社會與思想──對傳統法律文化背景的考察》
 王立民,《中國傳統偵查和審判文化研究》
 孟祥沛,《中國傳統行刑文化研究》
 魏琼,《中國傳統清官文化研究》

.[刊物與網站]
《法制史研究》,中國法制史學會編(台灣)。(已出至第二十期)
《法律史論集》,中國法律史學會編(中國大陸)。(出版至第五卷,已停刊)
中央研究院漢籍電子文獻:http://www.sinica.edu.tw/~tdbproj/handy1/
史學連線:http://saturn.ihp.sinica.edu.tw/
台北大學古典文獻學研究所:中文電子資料庫:http://www.ntpu.edu.tw/cbtc/1.htm
漢學研究中心典藏目錄及資料庫:http://ccs.ncl.edu.tw/data_b.html
中央研究院史語所法律史研究室:http://www.sinica.edu.tw/%7Eleghist/
中國法律文化網:http://www.law-culture.com/
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
No.
項目
百分比
說明
1. 
平時成績 
10% 
出席狀況、課堂表現、作業、小考 
2. 
期中考 
25% 
 
3. 
期末考 
40% 
 
4. 
學期報告 
25% 
論文摘要、讀書報告 
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第1週
9/12  課程說明 
第2週
9/19  第一講:中華法系的特質 
第3週
9/26  第一講:中華法系的特質、第二講:從古典刑罰到傳統刑罰 
第4週
10/03  第二講:從古典刑罰到傳統刑罰 
第5週
10/10  放假 
第6週
10/17  第二講:從古典刑罰到傳統刑罰、第三講:中國成文法的誕生及其儒家化 
第7週
10/24  第三講:中國成文法的誕生及其儒家化 
第8週
10/31  第三講:中國成文法的誕生及其儒家化、第四講:震古爍今的唐律 
第9週
11/07  第四講:震古爍今的唐律 
第10週
11/14  期中考 
第11週
11/21  第五講:中華法系的最後高峰及其崩解 
第12週
11/28  第六講:從「十惡不赦」說傳統的嚴重犯罪 
第13週
12/05  第六講:從「十惡不赦」說傳統的嚴重犯罪 
第14週
12/12  課堂演講:唐律與婚姻法(講者:醒吾科技大學李淑媛副教授) 
第15週
12/19  第七講:獄與訟:傳統的訴訟與審判文化 
第16週
12/26  第八講:皇恩浩蕩:中國君王的恩赦措施 
第17週
1/02  第九講:爭財競產──傳統社會的財產繼承;第十講:官有政法,人從私契──談談古代的債權 
第18週
1/09  期末考